Thursday, 27 April 2023

给李总理的信

 Dear Prime Minister Lee Hsien Loong, 

RE: Maintenance of Religious Harmony 

I would like to bring up the following matter which is in violation of the Maintenance of Religious Harmony Act for your kind attention. 

As a citizen of Singapore, I wish to live with my family in a peaceful and religiously harmonious country. Unfortunately, for the past few years, our living environment has become more religiously fanatic and less harmonious. 

This matter has been persistent in the Chinese publication - Zaobao for the last few years. I have consolidated the following details in its original language of correspondence - Chinese for your kind perusal and attention. 

Yours Sincerely, 

Lim Beng Nga

Senior Research Fellow

Singapore Buddhist Federation


 

李显龙总理阁下: 

您好! 

本人林明雅,现年65岁,半退休人士,早年在当新加坡政府公务员时,曾被调派到总理公署上班,目前是您宏茂桥集选区的选民,现为新加坡佛教总会高级文化研究员。 

本人写这一电邮给您,是想向您报告新加坡《联合早报》在近几年来经常发表一些读者言论,而这些言论是在挑战新加坡宗教和谐法(Maintenance of Religious Harmony Act

)的法律底线。 

太远的暂且不说,近一点是20091120日及2010121日本人曾先后在《联合早报》发表《维持社会安宁与稳定的原则》两篇同名的文章,以感谢及支持总理阁下在庆祝新加坡佛教总会60周年暨新会所落成典礼上,发表演说所提出的“维持社会安宁与稳定的四项原则”,简称“四项原则”。见:

一、http://linmingya.blogspot.sg/2011/01/blog-post_7179.html

二、 http://linmingya.blogspot.sg/2011/01/blog-post_4614.html

 

不幸的是,2010128日《早报》发表龙仕华先生的文章《安宁社会的根本》,把总理“发挥容忍和自我克制的精神、保持政教分离、维持世俗化的政府及维护国人共同的空间” 的四项原则,扭曲为:“新加坡是个多元种族文化的国家,没有统一的宗教,政教分开,乃是治国的根本。”有意 把总理所说的政教分离的核心是与世俗化分不开这一道理给掏空掉,并把“与鬼神、宗教脱离关系”的世俗化,扭曲为“没有统一的宗教”,借机扩大宗教问题。 

本人即刻投稿重申总理所阐述的四项原则的核心在于世俗化,却被《早报》阻止不给于发表,本人当时很不服气,写信给《早报》表达自己的不满,并询问他们到底是何道理不支持总理的治国理念。 

再近一点的是从2010616日开始谈起,早报在《交流站》说“烧香拜佛”是迷信,经本人(当时代表新加坡佛教界)和居士林林长李木源先生去信反映说《早报》的说法对佛教徒存有敌意(enmity),不利新加坡要建立多元宗教信仰的国家。 

见:http://linmingya.blogspot.sg/2011/01/blog-post_7436.html 

早报虽然在2010618日有登报道歉,但是没有诚意,显然它没有吸取教训。就在近日,即201348日又开始刊登一系列令读者不舒服及不利新加坡多元宗教和谐的言论。 

首先是刊登章良我先生的《慎终追远是华人传统美德》。该文章首先扭曲儒家的学说,挑起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的矛盾,再把耶稣受难日比拟为“人类精神层面的考问提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将生与罪、死亡与永生等终极问题,用一个人的被处死及三日后复活升天作了一个精深的演绎。”这种故意对儒家的错误引用、敌意的对比、扭曲儒教,来比拟及抬高基督教鬼神生死与永生的演绎,令信仰儒家文化,不信仰基督教复活故事的我们感受到其有敌意(enmity)地在诋毁儒教。 

于是本人在411日就发表了《慎终追远在于敬鬼神而远之》一文,来说明儒教以及所有中华文化信仰都要远离鬼神,不信人死后有地狱与天堂的永生归宿,只有“天、道、觉”世俗化的最终归宿,来说明章先生在《联合早报》的传教手法已经令其他宗教人士感到具有敌意。并且也公然在挑战总理阁下的“四项原则”。 

第二天的412日,早报又在《交流站》刊登张仕华牧师的《宗教与品德的再思》一文,张仕华牧师以2010128日龙仕华同样的手法,用掏空及扭曲华人信仰的手法,再对华族信仰及无宗教信仰者发表令人感到“不舒服”及“不道德”的传教言论(引用自2013422 日杨茂昌的《无宗教信仰的表白》文中的用词)。 

412日,张牧师与《交流站》站长一唱一和地将耶和华(即他们口中的上帝)比拟为我们华人的神明,将康德从没说过的话(康德“头上的天空,其实就是在形容上帝”),硬塞进康德的口中。 

413日本人写了《也谈宗教与道德》发给《早报》,希望能把宗教与道德问题的症结所在说明白,可是,在《早报》严孟达先生的提议下数易其稿,最后借故说文稿太具学术性而被压下。 

418日本人就以《谈宗教与道德》投稿给《早报》的《交流站》,可是《交流站》也把拙文压下。 

422日《交流站》刊出杨茂昌先生的《无宗教信仰的表白》,指责张牧师很“不道德”,令杨茂昌先生感到“不舒服”,可见张牧师的言论也引起无宗教信仰者的反弹。 

424日,就在杨茂昌的《无宗教信仰的表白》发表之后,《早报》又叫本人加入杨茂昌的发言连带一起评论;此时没有听严孟达先生说“其他读者来稿已开始有情绪化的反应”这一回事。 

可是《早报》却在425日又再刊另一位拥有神学硕士学位登杨德昌先生的《基督教尊崇传统的形式》一文,来回应本人的《慎终追远在于敬鬼神而远之》一文。 

但该文的中心内容,除了基本上都同意本人所说的观点,却利用更不道德的栽赃手法,把一些本人从没说过的话的手法,来借题发挥传教;即利用约1/5的篇幅来传播《圣经》里曾争论了数千年,到今天卡特前总统还在与其过去的教会辩论多时,都无法获得解决的亚当夏娃及原罪等鬼神的问题;此问题最终导致卡特总统选择离开了其信仰了60年的宗教信仰。也明显地背离了我国要走远离鬼神的世俗化道路。(见拙文《慎终追远在于敬鬼神而远之》) http://linmingya.blogspot.sg/2013/04/blog-post.html 

所以在426日,本人在读完杨德昌先生的《基督教尊崇传统的形式》一文之后,再以《东西方宗教含义之分野》为题发给《早报》。希望说明问题的症结在于东西方宗教含义之分野。见附件。 

《早报》的严孟达先生不但阻止本人的回应,最后还说:“这个课题我们觉得没有必要再继续讨论,其他读者来稿已开始有情绪化的反应。宗教总是敏感的,应该适可而止。” 

《早报》选择刊登杨德昌先生那颇具争论性的敏感宗教问题的文章《基督教尊崇传统的形式》,引来读者的反弹;而一再放弃使用有助于厘清东西方宗教含义之分野的机会,最终却反而要我们“应该适可而止”,想把这次挑起宗教问题的责任给推卸掉,实在令人感到遗憾。 

综合以上的事实,可见这一次的“宗教问题”是由张仕华牧师等一再地挑起,由《早报》《交流站》站长附和;另一方面却一而再地压制我们的稿件,反倒刊登杨德昌的《基督教尊崇传统的形式》这一类连西方各个不同宗教派系,包括犹太教、天主教、新教、东正教、伊斯兰教等争论数千年,至卡特前总统时代的今天,都毫无结果的深具神学学术性问题的文章(见411日刊登于言论版的《慎终追远在于敬鬼神而远之》一文),必然会引起 “其他读者来稿已开始有情绪化的反应”现象的出现,这是事件的必然结果。 

过去历史已经昭昭彰显,假如不把“四项原则”重复地来说明,不把东西方宗教与道德的“含义与形式”之不同之处给予阐明,像张牧师、杨德昌这一类借用媒体来布道、散播鬼神论及误导读者的手法,必定会层出不穷,直到在新加坡爆发新的“礼仪之争”事件为止。2009年发生在马来西亚由于基督教在传教时,不使用“耶和华”而使用伊斯兰教的“阿拉”所引起的宗教暴动事件之教训,殷鉴不远。 

我国媒体理应捍卫总理阁下“四项原则”的治国理念,协助把东西方宗教的含义与形式一次性地讲清楚,申明国内各自的宗教,大家应该各自信仰自己的宗教,河水不犯井水,己所欲或不欲,都勿施于人,让各人发掘自己的觉性,才能避免像张牧师之流一再地冲撞社会容忍的底线,一再地挑战新加坡宗教和谐法的法律底线,(即a)项的 causing feelings of enmity, hatred, ill-will or hostility between different religious groups),这才是有利于建立一个和谐的不同宗教社会。 

显然地,《早报》的严孟达先生是知道宗教问题很敏感,却为何一而再地刊登有悖于“四项原则”的理念,及那么敏感的话题,来刺激其它非基督教的宗教和无宗教信仰者,让我们感到这些言论对华族固有文化信仰具有“敌意”( enmity),造成我们的“恶感”( ill-will)、“不舒服”与感觉到“不道德”呢? 

新加坡地处于伊斯兰教国家所环绕的包围圈中,国人应该知道居安思危;令尊也曾公开批评新加坡年轻人对基督教传教的“狂热”;即使在美国这样属于基督教的国家,都不允许其媒体公开地在报章上发表令其他教徒感到有敌意、恶感、不舒服及不道德的传教文章。 

希望政府能够正视此事,以避免让新加坡这得来不易的宗教和谐社会被毁于一旦。则幸甚! 

 

吉祥如意! 

林明雅上

新加坡佛教总会高级文化研究员                                                      2013516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