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21 May 2011

情系五一三

        与五十年代学运息息相关的“五一三”,所牵动的一连串发展,影响了新加坡后来的历史发展,但是时至今日,很少人会去触碰那段历史。目前旅居加拿大的编者之一陈国相(73岁)说,从某种意义来说,《情系五一三》是一本打破沉默的新书。
  今天,即使是稍有年纪的人,很多只知道1969年那场与种族暴动有关的“五一三”,并不知道另有一个发生在1954年,与五十年代学运息息相关的“五一三”。
  不过对经历过那场学运的当事人来说,那却是刻骨铭心、毕生难忘的“五一三”。一本刚出版的新书《情系五一三》,打破了半个多世纪来,人们对那个年代的沉默。
  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年代。战后不久,年轻人用万丈激情和火热的心,去关爱刚刚形成的“祖国”(当时的“祖国”包括新马),全情投入反殖民主义浪潮,为迎接国家的“诞生”不惜付出任何代价。
  上个星期六、就在内阁资政李光耀和国务资政吴作栋宣布决定退出内阁的那一天下午,超过500人聚集在中华总商会的嘉庚堂,参加一项别开生面的新书推介会。
  那一天被推介的新书共有三本。两本是《情系五一三:1950年代新加坡华文中学学生运动与政治变革》的中文版和英文版,另一本则是贺巾小说《巨浪》的英译本。
  《情系五一三》的编者陈仁贵、陈国相、孔莉莎,还有为这本新书撰写文章的一些作者如卢妙萍、林清如、柯思仁等也出席了推介会。
  当天的出席者,包括不少曾亲身经历或见证过那个风起云涌年代的年长者,另外也吸引不少学术界、或关心那段历史的人士,而观众席中还有几位刚刚参加本届大选的反对党候选人,包括民主党的文森·维基新雅博士、卓金炎和张素兰等。
推介会有点像小规模群众大会
  虽然大选刚落幕,那天的推介会因为发言者踊跃,又都敞开胸怀、畅谈各种感受和看法,气氛倒有点像个小规模的群众大会。
  《情系五一三》所指的“五一三”,不是1969年的种族暴动,而是发生在1954年5月13日的学警冲突事件。
  那一天,超过1000名反对英国殖民地政府强制适龄学生服军役的华校生,聚集在皇家山脚通往当时总督府的克里门梭道。他们聚集在那里,是要支持即将与总督见面、为大家请求“免役”的学生代表。
  殖民地警方当时下令他们马上解散,但学生没理会,结果警方采取行动时发生学警冲突,导致多人受伤,45名学生遭逮捕。《情系五一三》一书收集了学运参与者的各种回忆,另外也有学者探讨那个年代的历史架构和背景,还从学生的艺术、戏剧、舞蹈和文学等方面来看待那个特殊的年代。
  “五一三”所牵动的一连串发展,影响了新加坡后来的历史发展,但是时至今日,很少人会去触碰那段历史。目前旅居加拿大的编者之一陈国相(73岁)说,从某种意义来说,《情系五一三》是一本打破沉默的新书。
——谢燕燕

Wednesday, 18 May 2011

霍金:天堂和来世只是害怕死亡者的童话故事

霍金:天堂和来世只是害怕死亡者的童话故事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5月17日消息,据《卫报》报道,英国著名科学家史蒂芬·霍金最近在接受《卫报》采访时表示,相信有天堂和来世,只是那些害怕死亡的人的一个“童话故事”。这位英国最杰出的科学家表示,生命的最后时刻除了大脑的颤动以外,什么也不存在。
霍金21岁时被诊断出患有运动神经元疾病,15日他在接受《卫报》的独家专访中,与人们分享了他对死亡、人类目标和人类存在机会的看法。有人认为,随着病情不断恶化,霍金会在几年内死于这种不治之症。这种前景促使霍金转向瓦格纳的音乐寻求精神慰藉,不过他表示,尽管他的未来被乌云所笼罩,但是疾病最终使他能够更多地享受生活。他说:“过去49年我一直生活在会早死的预期下,我不害怕死亡,但是我并不急着去死,我还有很多想做的事情没做。我把大脑看成是一台电脑,当它的部件出现故障时,它就会停止工作。对于坏掉的电脑来说,没有天堂和来世,这些只是那些害怕死亡的人的童话故事。”
霍金的这些最新评论超越了他在2010年的《大设计(The Grand Design)》一书里谈论的事情。他在那本书里称,造物主没必要解释宇宙的存在问题。该书遭到一些宗教领袖的强烈反对,其中包括首席拉比萨克斯勋爵(Lord Sacks),他斥责霍金犯了一个逻辑上的“基本谬误”。
这位69岁的物理学家2009年在美国进行巡回演讲后就大病了一场,他被送进阿登布鲁克医院后,人们对他的健康状况产生极大关注。此后他重返剑桥大学,担任研究主管。霍金的评论严格区分了把上帝作为一种隐喻和指引宇宙的全知的造物主的观点。在1988年的畅销书《时间简史》里,他提到推导出“万有理论”(描述宇宙里的每一个粒子和力的一系列等式)对科学家意味着什么时,霍金采用了爱因斯坦喜欢使用的策略。他写道:“那将是人类理性的终极胜利,因为到那时我们就能洞悉上帝的想法了。”
据说这本书售出900万册,它使霍金一跃成为物理学界的耀眼明星。巨大的知名度令他有机会在《辛普森一家》、《星际迷航:下一代》和《红矮星号(Red Dwarf)》里做了一回客串演员。他在物理学方面取得的最大成就是描述黑洞是如何释放放射物的理论。霍金在此次采访中驳斥了死后还有来生的观点,并强调了我们需要好好生活,以实现我们在地球上的巨大潜力。在回答我们应该怎样生活的问题时,他说:“我们应该寻找我们行动的最大价值。”他在回答另一个问题时描述了科学之美,例如生物学里优美的DNA双螺旋结构,或者物理学里的基本等式。
霍金对《卫报》提出的问题一一作了解答,并在16日在伦敦举行的谷歌排行榜(Google Zeitgeist)的会议上进行演讲前,回答了一位读者提出的问题,在这次演讲中,他会提到“人类为什么会存在”的问题。他在此期间称,宇宙形成初期的微小量子波动,为星系、恒星和人类的出现播下了“种子”。他说:“据科学预言,很多不同种类的宇宙会从无到有,自然产生。我们出现在这里只是一个偶然。”霍金指出,当今的太空设备,例如欧洲航天局的“普朗克”任务,或许能帮助我们在宇宙形成时期留下的光里发现远古迹象,弄明白我们的生活空间是如何在宇宙里出现的。
霍金的演讲话题主要是M理论,它是一个涉及广泛的数学框架,弦理论也囊括在内。很多物理学家认为,根据M理论推导出万有理论的希望最大。M理论需要一个拥有11维的宇宙,它包括时间维和我们熟悉的三维空间。其他维都卷缩成很小,因此人类根本看不到。支持该理论的证据或许要从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位于日内瓦附近的欧洲粒子物理学实验室)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里获得。M理论预言了超对称性的存在,该观点认为所有基本粒子都有伴粒子,它们拥有非常奇怪的名字,例如超电子(selectron)和夸克。如果超对称性得到证实,这无疑是为M理论注射了一剂强心剂,有助于物理学家解释在宇宙形成之初,每种力是如何从一种超级力里诞生的。
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另一个潜在发现是神秘粒子——希格斯玻色子,科学家认为它使基本粒子具有质量,但是霍金并不支持这一理论,他甚至打赌说,该实验室可能永远找不到希格斯玻色子的实体。除了霍金以外,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和曾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也会在这次会议上发言。
  科学的真和美:霍金给出的答案
 问:“人类为什么存在?”这个问题的研究价值是什么?
霍金:科学支配着宇宙。但是科学直接以抽象的方式告诉我们,人类无法解决一些终极公式。我们需要利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解释最有可能生存下来的群体。我们赋予它们更高价值。
 问:你曾说过,我们没理由调用上帝点燃蓝色的导火纸。我们的存在是不是只是一种偶然?
霍金:科学预言显示,很多不同种类的宇宙会从无到有,自然产生。我们出现在这里只是一个偶然。
 问:因此我们诞生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做?
霍金:我们应该寻找我们的行动的最大价值。
 问:2009年你出现健康问题,而且还在医院呆了一段时间。冒昧地问一句,你害怕死亡吗?
霍金:过去49年我一直生活在会早死的预期下,我不害怕死亡,但是我并不急着去死。我还有很多想做的事情没有做。我把大脑看成是一台电脑,当它的部件出现故障时,它就会停止工作。对于坏掉的电脑来说,没有天堂和来世,这些只是那些害怕死亡的人的童话故事。
 问:你认为科学世界里最美的东西是什么?
科学的美在与它能对现象和不同观测资料之间的联系做出简单解释。这方面的例子包括生物学里的双螺旋结构和物理学里的基本公式。(孝文)

Monday, 9 May 2011

陈国相学长《情系五一三》新书推介礼

前中学联英文秘书陈国相学长《情系五一三——一九五零年代新加坡华文中学学生运动与政治变革》新书推介礼。


《情系五一三》新书发布会 5月14日在总商会礼堂举行

情系五一三:一九五零年代新加坡华文中学学生运动与政治变革
陈仁贵、陈国相、孔莉莎 编

五一三这世代是从中国来的移民当中首先尽力解决新马归宿问题的。这样,他们不可挽回地和由老一辈传承的智慧决裂。不幸的是那个政治气候使他们的探索被指为颠覆行为。

本文集收集了一九五零年代学生运动的参与者的回忆。在那个年代里他们是站在反对殖民地主义的最前方。文集也收集了学者对这个年代的历史框架和背景,以及它如何被套进主流的历史叙述的研究。学者也探讨了学生们的艺术,戏剧,舞蹈和文学,从中发现这些文艺活动所表达的是对社会关心,和他们作为一个群体的身份。

可惜这时代的文化探索已被遗忘或否定。这种记忆缺失和沉默能这么坚持和牢固是很有启示的。真不可能想象时代对这一群青年的要求。

投稿人: 曾广萤,吴文国,孔莉莎,纪燕,丘淑玲,林清如,林增如,林焕文,卢妙娥(卢妙萍),柯思仁,陈仁贵,陈国相

时间:2011年5月14日 下午2:30pm
地点:中华总商会礼堂
47 Hill Street, Singapore 179365



时间:2011年5月14日。下午2:30pm
地点:中华总商会


《情系五一三:一九五零年代新加坡华文中学学生运动与政治变革》“THE MAY 13 GENERATION: THE CHINESE MIDDLE SCHOOLS STUDENT MOVEMENT AND SINGAPORE POLITICS IN THE 1950s” 中英文本及《巨浪》的英文本《THE MIGHTY WAVE》新书推介礼。
 
日期 : 2011年5月21日(星期六)
时间 :下午2时正
地点 :隆雪中华大会堂 楼上
推介人:赛.胡先阿利博士
发言人:陈仁贵,陈国相,孔莉莎,傅树介
 
《情系五一三 
:   一 九五零年代新加坡华文中学学生运动与政治变革》收集了一九五零年代学生运动的参与者回忆。在那个年代里他们是站在反对殖民地主义的最前方。文集也收集了学 者对这个年代的历史框架和背景,以及它如何被套进主流的历史叙述的研究。学者也探讨了学生们的艺术、戏剧、舞蹈和文学,从中发现这些文艺活动所表达的是对 社会关心,和他们作为一个群体的身份。可惜这时代的文化探索已被遗忘或否定。这种记忆缺失和沉默能这么坚持和牢固是很有启示的。真不可能想象时代对这一群 青年的要求。

过往是一个越荡越弱的回声。不过,这本书告诉我们,今天,这个声音仍然在我们耳边回旋。

这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新书推介礼,也是新马两地老中青社会运动参与者难得的交流会。敬祈各界踊跃出席。

入场免费,茶点招待,推介礼以中英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