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1 December 2013

以洋为圣,何以振兴中华?

中国自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获得解放以来,宣称要寻求民族独立,要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是,一甲子以来,中国对封建与殖民地文化,从没有真正地进行过反思。

从五四运动的反封建、反殖民开始,首先就把我们的老祖宗文化丢弃;到今天,中国所有媒体对殖民地宗主国强加给殖民地人民的一些殖民文化,依然毫无保留地还在使用,毫不动摇。

最为突出的就是“耶诞节”,那是庆祝西方耶稣基督教主的诞辰,在中华文明历史长流中,除了有儒家与道家,还包括吸收了印度文明的汉传佛家思想,不知道出现过多少的圣哲;最为著名的就有孔子与老子,在这些圣哲的诞辰时节里,我们都以孔诞、老子诞辰、佛诞称之,而不冠以“圣”字。

不仅如此,中国媒体甚至于把一切有关“耶诞节”的东西,如“耶诞老人”、“耶诞树”等都冠于“圣”字;把耶和华神称之为“上帝”、“天”或“天主”。那是殖民地时代的文化霸权使然,宗主国使用华夏人民的昊天上帝中的“上帝”及儒家的“天”,来模糊混淆信仰中华文化的老百姓,以方便他们传教,殖民地人民无法说“不”。

即便是长期在中国传教的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龙华民(Nicholas Longobardi1559年-1654年)都认为不妥,曾把耶和华神音译为“徒斯”,主张废除使用“天”、“天主”、“上帝”等来称呼耶和华神,以此来纠正对耶和华神的不当称呼。中国媒体不知效仿龙华民,因循苟且地不加以改正,积非成是,以洋为圣,令人感到十二分的惊讶与忧心!

新加坡与香港过去都是英国殖民地,也是两个使用华文的国家与地区,当年宗主国为了要奴隶殖民地人民的思想,御用文人就把Christmas使用翻译为“圣诞节”,其目的无非是想在文化思想上来奴化殖民地人民,有利于宗主国的统治。就如日本殖民统治台湾时,使用神社来取代中国的祠堂与各路神明,让台湾人民背宗忘祖,殖民地人民即使想反对,也无力回天。

另一个忧心是把我们中华文明机械地唯物化,如近20年来,在报导中国各地发掘与发现我们老祖宗埋在地底下的神圣文物出土时,只强调其物质的历史价值,而对其精神的价值因有所忌讳而不去碰触它。其结果只能是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逐渐地失去对自己精神文明的深层次了解,成为无根的浮萍,这如何来传承我们优秀的中华文明,遑论要去发扬光大。

值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时刻,中国媒体应该要对我们中华文化的软实力给予更大力地扶持,把这操之在己并已丧失多时的话语权给掌握回来。

美国不单在硬实力“重返”亚洲,更在软实力上早已入侵中国,并通过其代理人在中国各大城市与乡村建立起其基地。只要时机一成熟,通过其精神领袖登高一呼,“表示支持他们上街游行争取改变现状。”中国将如何应对?

中华文化主要构成部分的儒、释、道都是不信有造物主或救世主,只信自己及依靠自己努力的修养、修行与修炼,不向外祈求。如同《国际歌》里的歌词一样:“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可见中华传统文化与《国际歌》所唱的都一样不信有救世主,都要普度众生,为全人类创造幸福。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来浴血奋战所争取来的成果,不能在敌人不费一兵一卒的情况下,就此轻易地自我弃守而被断送掉。

期望中国媒体能够做出更具民族独立性的报导,把话语权牢牢地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才能发挥媒体传播正确思想的功能,名副其实地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真正实现民族独立自主的梦想。则幸甚!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