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回主页

Wednesday, 12 January 2011

2005禅修札记





我们知道,所有的宗教,包括佛教与一切外道都讲,唯有佛教讲由定生慧。佛教所讲的四禅八定,其修行法门在佛教诸经典之中随处可见,课堂上所发的是其中的一部分。

所谓四禅八定,又名九次第定。初禅,心一境性,就是制心一处,心念专一的境象。二禅,定主喜乐。三禅,离喜得乐。四禅,舍念清净。并有四种定的境界,如: 空无边处定,色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再加灭尽定,统名九次第定。其用功着力之处,在于心系一缘,心住一处或摄心一处。

过去两年禅修课的学习内容,主要是以鼻,及鼻识界来调伏气息的法门为主。在《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著菩萨万行首愣严经》(简称《楞严经》)里有详细经文可查。在《愣严经》卷五,佛陀为阿难等开解六结之后,进一步说明如何从三摩地,定慧双融的三昧正定境界,得到无生法忍后。在阿难与大众的要求之下,佛陀直问在座诸菩萨及大阿罗汉,要他们把从何方便入三摩地的法门告诉阿难与大众。

这便是著名的25组实地修持的报告心得,它让后世学佛的学子有法可依。从第一组的憍陈那代表五比丘依声听闻妙理修法的发言报告开始,至观世音菩萨依音声而证耳根圆通修法的报告止。依次是1。声、2。色、3。香、4。味、5。触、6。法、7。眼、8。鼻、9。舌、10。身、11。意、12。眼识界、13。耳识界、14。鼻识界、15。舌识界、16。身识界、17。意识界、18。火大种性、19。地大种性、20。水大种性、21。风大种性、22。依虚空而悟到性空、23。依心识见觉悟彻自性、24。念佛圆通、25。依音声而证耳根圆通等二十五种的修练法门。尤以观世音菩萨的修炼法门,在历史上因依这些修法而证悟的更是不计其数,值得吾等七众佛门弟子珍惜学习。

现就以我们课堂上学习的有关法门,即第8的依鼻调伏气息及第14鼻识界依鼻息调气的修法的有关经文列下,供同学们参照。

8依鼻调伏气息的法门。《原经文》:周利槃特迦,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阙诵持,无多闻性。最初值佛,闻法出家。忆持如来一句伽陀。于一百日,得前遗后,得后遗前。佛愍我愚,教我安居调出入息。我时观息,微细穷尽,生住异灭,诸行刹那。其心豁然。得大无碍。乃至漏尽成阿罗汉。住佛座下,印成无学。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反息循空,斯为第一。

周利磐特迦,译名道生,又名诵帚比丘。在过去迦叶佛的时侯,道生是一名精通经、律、论三藏的沙门。由于他非常吝惜经义,不肯尽心教导门徒,最后在佛陀住世的这一生,他得愚钝的果报。道生得愚钝的果报之后,佛陀教他一句偈语,在一百天以内,道生是记得前却忘了后,始终无法记熟而想自杀。佛以神力解救了他之后教他专念扫帚二字而最终悟道。

上段经文的意思是道生听到佛陀的呼叫即起座报告说:……佛因此怜悯我的愚钝,在安居时期教我如何调摄出入气息。我时观息,微细穷尽,生住异灭,诸行刹那。这一段是道生修炼观照气息法门的重要心得与历程,道生说:在我心系一缘,将心摄住于观照气息之处,气息由粗重开始,然后转至微细乃至穷尽。穷尽即止息,穷也有边际的意思。生、住、异、灭,观照了气息如何由无而生起,观其缘起(生)、发展完成气息(住)、气息如何开始衰变(异)、乃至气息到穷尽这样一个过程(灭),观照气息生、住、异、灭诸行每一阶段,乃至九次第定诸行每一次第刹那之间的变迁。这里的所谓刹那是形容词,是形容每一阶段、每一系统或每一次第之间变迁的速度很快,实际的意思有边际与从头开始的意思。

其心豁然。得大无碍。乃至漏尽成阿罗汉。如上面所说,佛陀在要求25组悟道的阿罗汉、菩萨起来报告之前,讲了如何解六结。所以这里的其心豁然应该是形容词,因为六结尽开,其心境自然豁然开朗。打开六结,自然得到属于六根圆融的大无碍境界。由此生住异灭,诸行刹那次第的循序修炼,从而达到烦恼漏尽的阿罗汉果位。

住佛座下,印成无学。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反息循空,斯为第一。我现在在佛的座下宣示。我己经印证得到无学的果位。佛问我们修什么圆满的法门。如我实际所证到的那样,从调息到反息,乃至止息,循序次第修炼,直至六结尽解。用佛在《愣严经》之前的话说:六根解除,亦复如是。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解脱法已,俱空不生。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依空取证,就是第一妙法。《愣严经》文字简单优美,这段话更是简洁明了,不用我解释了。

除了诵帚比丘道生之外,孙陀罗难陀的报告如下:

《原经文》:孙陀罗难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从佛入道,虽具戒律。于三摩地心常散动未获无漏。世尊教我,及拘絺罗,观鼻端白。我初谛观,经三七日。见鼻中气出入如烟。身心内明,圆洞世界,遍成虚净,犹如琉璃。烟相渐销,鼻息成白。心开漏尽,诸出入息化为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罗汉。世尊记我当得菩提。佛问圆通,我以销息,息久发明,明圆灭漏,斯为第一。

这是孙陀罗难陀,译名艳喜。依鼻识界,鼻息调气修法的报告。这个修法是佛陀教导孙陀罗难陀及拘絺罗又名大膝氏二人的。由孙陀罗难陀作为代表这一组起立报告。

白话文的意思是说:观鼻端白,就是先制心一处,制念在鼻端上。开始观照注视,经过了21天。孙陀罗难陀就看见了鼻子里一出一入呼吸的气息,好像烟雾一样。身心就由轻安而渐至于空无的感觉。至此,身心就能发出内在光明,此光明逐渐地遍布整个世界,达到净虚的境界,好像琉璃般的透彻。之后,烟雾的现象逐渐消散。出入的气息,完全化成一片光明相。由此六结尽解,一切烦恼净尽。所有的出入气息,均化为一片光明,照遍十方世界,就此得到阿罗汉的果位。世尊预记我将来会证得正觉。佛陀问我们修什么圆通之法。我本身是以气息的销融之法,达到止息。在气息停止之后,心性随后发出光明。利用光明的圆满,灭尽一切烦恼,我认为这是第一妙法。

当我们把25组报告读完之后,以为这些就是获得圆通的方法,那里知道文殊菩萨应佛陀的要求起来作总结时,却对周利磐特迦和孙陀罗难陀等24组的报告提出云何获圆通的结论。意思是说:这哪能获得圆通呢?此言一出,确实震撼全场。

对于周利磐特迦,文殊菩萨说:鼻息出入通,现前无交气;支离匪涉入,云何获圆通。意思是说:依鼻息呼吸的修法,一呼一吸,出入支离破碎,不能连绵不断,这哪能获得圆通呢?

对于孙陀罗难陀,文殊菩萨说:鼻想本权机,只令摄心住;住成心所住,云何获圆通。意思是说:用观想鼻息的修法,本来就是权宜之计,它只能令心摄于一处;这摄心的所住依然是妄心所造成的境界,这哪能获得圆通呢?

最后,文殊菩萨慎重的推介观世音的法门说:此是微尘佛,一路涅槃门,过去诸如来,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我亦从中证,非惟观世音。。。。。。。成就涅槃心,观世音为最。大意是说:观世音法门的修炼不只是现在(佛陀时代)一切菩萨,也是未来修学之人应当依据的法门。不只是观世音菩萨,就连我(文殊菩萨)也是依此法修炼而成的。此法是成就涅槃心最为殊胜的法门。

当然,文殊菩萨是花了很大的时间解释此法门,有兴趣的同学可把《愣严经》找出来读就明白了,这里就不加详细解说。

在上课时,同学们有提出在修炼时出现的一些生理与心理范畴的魔境。佛陀在《愣严经》卷九中列举出修证时五蕴色、受、想、行、识区宇所出现的五十项魔境(其实五蕴区宇所出现的魔境总共不只五十种)。这些魔境,佛陀最后都说:斯但精行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白话文的意思是说:这些境界只是暂时的现象,并非是已经证得圣道,只要我们心里不认为是证得圣境,就是最好的境界。假使修行者误认为这是证得的圣境,就会落入于群邪。

有兴趣的同学,可找经书来参考与研习,这里不加以详细举例。并祝同学门努力学习,早日证得正等正觉的果位。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