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zaobao.com/jr/2022-09-11/1
At that time the Buddha told the Elder Sharilputra, “Passing from here (Shakyamuni's Saha Land. i.e. Our Universe Land “d”) through ten trillion of Buddhalands to the West, there is a world called Ultimate Bliss. In this land a Buddha called Amitabha right now teaches the Dharma. — The Buddha Spoke Of Amitabha Sutra. Please try to locate the Ultimate Bliss World from the above figure. 极乐世界在何处?Anthropic principle. Figure图片来源——霍金著:《果壳中的宇宙》THE UNIVERSE IN A NUTSHELL—By Stephen Hawking
Home回主页
Thursday, 15 September 2022
Wednesday, 4 May 2022
《大门楼与大门内的故事》
https://www.zaobao.com.sg/lifestyle/columns/story20220411-1261537
《大门楼与大门内的故事》
新加坡联合早报2022年4月11日的网址https://www.zaobao.com.sg/lifestyle/columns/story20220411-1261537 5:00 AM 刊登了一篇幼吾君《仁美巷· 仁美饮泉》的文章,简称“任文”。
内容有不实之处,经我去报馆澄清,报馆不做回应,现誊录如下,以作存证!
作为从出生到出国留学都居住在仁美巷的福建籍居民,以及小学都在广东人办的养正学校上学,本人有必要将我童年住在这广闽两族居民之间的所知地名俗称,通过轶事般地叙述,点点滴滴与读者分享。
该网上的图明明写的就是莫哈末阿里巷(Mohammed Ali Lane),俗称牛角街的图,不是仁美巷的入口处,请给予更正。
由客纳街(旧称乞纳街)的吉宁仔街(Cross Street)入口处左前段到客纳街左拐角处,有一栋由胡亚基三子胡颖德,一称胡敬德律师建的六个拱门的“胡南生大楼“,俗称”大门楼“(见图),可惜现已经被拆除,改建为“自由之家” Liberty House。
胡南生大楼
查胡亚基(1816-1880)15岁南来协助父亲胡宏根经商,由于出生于广东黄埔,故祖孙都被人称之为“黄埔先生”。胡亚基字璇泽,又名南生。据胡亚基曾孙女胡妙安说,“南生”即“南来谋生”的意思,胡南生大楼应该是纪念黄埔先生胡亚基祖孙三代五人。 见: http://travel.65singapore.com/lvyounews/21375.html
https://www.shicheng.news/v/V0lrb
胡亚基
客纳街前段到胡南生大楼的这一大段,主要是福建人居住的地带,所以当地福建人俗称水灵亭(广东话翠兰亭的福建话谐音),不是“任文”中所称的大门楼,也不属于牛车水。
胡南生大楼的这座“大门楼”左拐上客纳街到养正学校旧校址,福建人俗称水灵亭顶。翠兰亭原为富豪陈翠兰所建,卖给养正学校之后,当地福建人依然取其谐音,一直称之为水灵亭顶(意为翠兰亭顶)。
由客纳街再往下走一小段路再右拐是安详路,出安详路过马路,那才属于广府人牛车水地带,客纳街不论前段或后段,虽然后来都在政府唐人街欧南规划区内,但当地人都不叫牛车水。
安详路路口早年是谢安详大厦之门楼,这“大门楼”也成为这里的地标,现已经拆除。1950年代,我小时候常陪祖母到安详路口去寄侨汇给厦门的亲人时,还可见到这“大门楼”约一尺高的楼墩依然还杵在那里,我每回走过都会嫌马路上楼墩阻路,而用脚去踢它一下,印象深刻。
由于有安详路口的安详大厦门楼与胡南生大楼六个拱门的大门楼之故,所以当地的三轮车夫,都知道广东人会叫安详山进入客纳街这一带称之为大门楼。
都会问清楚从牛车水买菜或到大华、东方或金华戏院看完电影回仁美巷的母亲,是要回大门内(福建话发音)还是回大门楼(广东话发音),不可以摸棱两可说两者皆可。因为一旦走安详路,三轮车夫就要爬大门楼这一段斜坡路。回大门内就要走牛角街进入大门内,不用爬斜坡。
什么是大门内?因为养正学校后门有两扇很高大的木门,入内不到百米有一条车道供货车进出课室底层的仓库。可供养正学校邻居的孩子们在大门内嬉戏。吃饭时间,谁家母亲找不到孩子,都会说到大门内来找。
除此之外,仁美巷里有两大不同字号的社团,一为义宝隆、圣宝坛,另一为宝兴,位于养正大门内的两旁,龙蛇混杂。外人不敢轻易踏足大门内,都得绕道吉宁仔街而行。
每逢中元佳节或齐天大圣圣诞节时,王邦文部长与社会贤达都是这里社团的座上宾。新加坡独立之初,打击殖民地警队内部的贪污腐败与社会犯罪,这些社团起着安邦定国,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作用,这是后话。
被请来助兴的新麒麟与新赛凤俩大闽剧团都会把戏台搭在牛角街、客纳街、吉宁仔街后巷这一三角地带的大操场上。加上主办方的宴会搭棚,街道傍边的临时摊贩,把整条仁美巷、客纳街上半段、莫哈末阿里巷及该巷旁边的操场上,打扮得像个嘉年华会似的,四彩缤纷。
连横在中间的中国街(China
Street)俗称睹间口,及路口的吉宁仔街 ,广东人称之为吉宁街,都摆得水泄不通,比过春节还要热闹。1950年代至1960年代,成为新加坡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独立之后,中元节与国庆日恰逢同在一个月份里举办,“大门内“就此在新加坡更加声名远播,大家都争着要来看一代名伶锦上花,筱丽珍等的风华绝代风采。
林明雅
新加坡佛教总会高级文化研究员
Sunday, 17 April 2022
宗教的阐释权掌握在神棍的手里
宗教是阐释的,其阐释权掌握在神棍的手里。所以,一个神,由于不同的神棍,就可以产生好多个不同的宗教。他们可以为了谁才是真神而发动几千年来的宗教战争。
宗教就意味着战争,这是颠沛不破的真理!
张森林:方言与华语之辩
https://www.zaobao.com.sg/forum/views/story20220418-1263776
张森林:方言与华语之辩
来自 / 联合早报
文 / 张森林发布 / 2022年4月18日 5:00 AM
2022年3月10日,《联合早报·言论》发表胡林生先生的《方言的消失是历史必然吗?》,读后有一些感触。在新加坡的主流媒体上,经常可以读到大家对国人不重视华语教育而感到惋惜甚或忿忿不平的文章,至于像教育部华文专科前视学、教育部课程发展署中学华文编写组前主任胡先生那样,为免方言在新加坡消亡并为方言争取合理地位而不断地发声者,实属少见。
此前,胡先生已经在《联合早报·言论》发表了至少四篇同类主题的议论文:《沟通文化脉络的桥梁》(2019年3月22日)、《共通语和母族语文的定位问题》(2020年1月11日)、《贯彻多元文化和双语政策困境》(2021年1月9日)和《两个方言课题的辨证》(2021年4月17日)。胡先生也在钟国荣博士主编、新加坡华文研究会于2021年出版的《新加坡华文教学论文十集》一书中,发表专论《华语和方言之间》。除此之外,在一些议论文或专论中,胡先生也穿插阐发其关于方言与华语的共生关系的观点。
回到《方言的消失是历史必然吗?》这篇文章。此文与胡先生在上述几篇文章中所要表达的观点基本相同,归纳起来有三个重点:
方言与华语的共荣关系。方言在词法、句法和发音方面都有密切的对应关系,会说方言对华语和华文的掌握不但不是障碍,反而有技术转移的助力。换句话说,方言的使用有助于华语的学习,况且,目前没看到因会说方言而影响华文学习的实例。
方言的文化纽带职能。方言是保留社群文化最扎实的根,方言犹如社群文化的纽带,是社群文化的沟通桥梁,社群文化主要体现在宗亲关系、礼节习俗、族群凝聚力和同舟共济以共谋发展等方面的紧密关系上。
方言的艺术表现职能。方言是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源泉,方言一旦式微,许多非物质遗产将形同虚设,无从展现它们绚丽多姿的美态。许多由方言主导的音乐、舞蹈、地方戏、曲艺和歌剧等,都可能因方言的式微而在历史的舞台上消失。
华语不具方言影响力
在上述观点的基础上,胡先生也在《方言的消失是历史必然吗?》一文中提出新的观点,那就是华语不具有与方言同等深度和广度的影响力。他说:“华语虽是华裔族群的共通语,却无法在思想意识和价值观的认知和传承上,发挥跟方言同等深度和广度的影响力。所以,方言的消失,肯定会削弱华裔族群的文化积淀,造成族群文化内涵的空洞化,导致新加坡逐渐成为西方化的单语社会,双语多文化的国策无疑将名存实亡。”
此外,胡先生也批判现有的华语教导方式,他担忧“华文学习的瓶颈主要是功能问题。如果学生只学会考试技能,那是工具式的语文,考试过后就会忘得一干二净,绝不会热衷华文或毕生爱好华文,文化断层现象将继续恶化”。
纵观上述四点,我认为,华语与方言到底是属于共荣关系,还是相反地,方言的使用会对华语的学习和掌握造成障碍?这一点因人而异,以我个人的经验而言,会说方言并非我学习华语的助力,也不会对我的华语学习形成障碍。
1979年,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在推广华语运动的开幕礼上指出,这项运动的宗旨在于在不同籍贯的华族社群中建立共同的语言——华语。他说:“要以英语、华语和方言牢记足够的词汇,在必要时立刻想起来应用,这对资质中等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资质比较差的学生就根本做不到了。甚至那些接受过12年的华文教育后必须到外国大学深造的学生,讲起华语来,也不如从前那么流利。这是因为他们在工作上用的是英语,而同家人和朋友交谈时用的是方言。由于我国人口当中有25%并非华人,我们不得不采用英语作为各种族之间的共同语言。如果我们继续使用方言,那么英语势必成为我国不同籍贯华人之间的共同语言。”
新加坡建国之初,李光耀对新加坡社会不同籍贯华人间因使用不同方言所造成的“鸡同鸭讲”混杂情况的隐忧是可以想象的。如果少说方言,在不同籍贯的华人间成功建立起共同的语言——华语,不但有助于华人间的沟通,有助于资质一般的学生对英语与华语的学习,更有助于新加坡人最终以英语作为共同的沟通语言。
姑且不论当时新加坡的推广华语政策,是否受到中国当局以普通话(华语)作为中国人共同语的政策的影响,在少说方言、强调掌握共同语之后,新加坡人的华语学习和掌握也有利于新加坡华人与国际接轨。
至于方言的文化纽带职能论,胡先生认为,方言比华语更有助于维系宗亲关系和礼节习俗,这一点我认为应该视情况而定。宗亲泛指拥有相同姓氏的群体,例如孙氏、李氏、陈氏、黄氏,他们可能来自相同地域,也可能来自不同地域。如果是同时拥有地缘关系的宗亲,例如海南陈氏,那是地缘加血缘,基本上是一个大家族内的成员,方言的发挥有助于彼此间的情感沟通。
然而,如果是来自不同地域,例如山西王氏与潮州王氏,讲着不同的方言,如果一味执着于以方言交流,肯定会造成沟通上的隔阂,不利于社群维系情感。
方言的艺术承载职能
我认同胡先生关于方言的艺术承载职能论。1981年获颁新加坡文化奖的胡桂馨是著名的粤剧工作者;新加坡湘灵音乐社是蜚声东南亚的福建泉州南音组织;2020年获国家文物局颁发首届“新加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奖”的南华潮剧社,这些方言性的艺术工作者与团体,都在积极寻求卓越的艺术突破,为新加坡的文化艺术事业做贡献。没有方言,这些艺术领域的工作将无以为继。
胡先生提出来的华语不具有与方言同等深度和广度的影响力的观点,是我最无法苟同的。“方言的消失,肯定会导致新加坡逐渐成为西方化的单语社会,双语多文化的国策无疑将名存实亡”,此论调甚至带有危言耸听的成分。过去数十年来,尽管我会使用本身的方言(闽南语),但是,我更加熟悉的语言是华语;我使用华语而不是闽南语思考,我使用华文书写,别说闽南话没有自己的一套书写系统,即使有,我也会继续以华文书写,这是大势所趋。
没错,方言的流失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华裔族群的文化积淀,但那是在艺术层面上的流失,例如地方剧种的式微或消亡,也可能会造成一些本土华文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杂糅性褪色;然而,这些都与思想意识和价值观的认知和传承无关。
退一万步说,即使我自小没有使用闽南语,我最多也只是丧失欣赏闽南戏的能力,失去以闽南话直接与闽南老家的乡亲对话的能力,在整体华族文化的认知与继承上,并不会对我造成什么影响。
43年前,新加坡推展推广华语运动,当时,新加坡的主要方言社群是福建、广东、潮州、海南、客家。随着多年来推广华语运动的潜移默化,新加坡已渐渐朝向华语一体化的态势发展,不只华族人士间自然而然地以华语交谈,即使是非华族的兄弟族,尤其是公务员,偶尔也会在华族人士面前讲几句简单华语。
中国学者杨润陆、周一民编著的《现代汉语》一书中有这么一段论述:“远自先秦,汉语在存在着民族共同语的同时,就一直存在着方言。形成方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由于人口增长、生活区域扩大;由于社会动乱,人民向远方迁徙;由于山川阻隔,交通闭塞,人民往来不便;由于与异族接触,发生语言的互相影响和融合。”这段话虽然是在陈述中国汉语与方言之间的关系,相信对于新加坡也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比起40余年前,今天的国际情势有很大的变化,地球村的概念已然成形,新加坡有来自大江南北的中国新移民,如果我们仍然坚持方言的普及使用,今天的方言类别肯定比40余年前多出许多倍。在这种“大江南北居一城”、没有关山阻隔的情境下,我们应该恢复五大籍贯方言的使用,而无视于其他地方性的方言,还是应该一视同仁,对于中国各地的方言来者不拒?
今日中国的普通话(华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说明了华语是在广泛使用的北方方言的基础上规范而成的。语言自有其存活的生命力,无论是华语还是方言,语言的第一要义在于沟通。
关于方言在新加坡的使用,应该顺应民间的自然发展规律,当局不应视方言为洪水猛兽,施以自上而下的管制,限制方言的使用空间。同样的,民间也不应夸大方言的文化纽带作用和文化感情,而无视于华族社群间沟通的重要性,不必强求当局恢复或放宽方言的使用范围,甚至把方言视为文化瑰宝。
(作者是本地业余写作人)
方言与母语
美国出生的冬奥冠军选手古爱凌,能讲一口流利的母语和美语(不是英语),据说她也会讲英语,就如新加坡很多潮汕人会讲流利的福建话,广东话的道理是一样的!
可惜自从讲华语运动消灭方言母语运动以来,新加坡这种语言优势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讲华语运动的结果成绩告诉我们,新加坡华人已经逐渐地被全盘星化,英化的变种,他们把星语取代了方言母语成为大多数新加坡人的方言母语!
越来越少人讲华语,更不要说讲方言母语,因为讲华语运动的目的就是要消灭华人的根本方言母语!
消灭方言母语,就是消灭新加坡华人的根本!
现在这位香港的孩子也开始学习母语和华语,连孩子的爸爸都会讲华语,也和孩子一起学讲孩子的母语,孩子的父母不会考虑粤语到底是有用还是没用,而是考虑母语文化的传承,所以教孩子粤语的童谣!
就如我加拿大乌克兰友人和葡萄牙友人的家庭都讲各自的母语一样,就连我多伦多飞虎队的战友,其在加拿大出生的女儿,也能和谷爱淩一样,能讲一口流利没有口音的母语-粤语!
新加坡的孩子不学母语,政府带头鼓励不讲母语,也尽一切力量消灭讲各种母语的环境!
因为其领导人公开承认他患有阅读障碍症,借口说一个人无法学会两种以上的语言!
他是在害新加坡孩子还是在爱新加坡孩子?
Wednesday, 30 March 2022
养虎为患,将来必自食其果
https://www.facebook.com/GaoVideo/videos/518297029805780
中国政府以及中国共产党不资助这些学生,港台以及外国的非政府组织,就会通过教会组织来改变中国人民的传统文化信仰!
只要能够改变中国人民的传统文化信仰,中国人就会不战而降,还会为新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而当向导,美国人就会不战而胜!
台湾前法务部长王建煊就是到大陆传教的急先锋,表表者,埋下一大群极端排他性一神教的神魅思想的种子,洗脑中国的年轻人,为推翻无神论的执政党集聚大量的有生力量!
中国宗教局与对台办为了蝇头小利,为其提供了方便之门,简直就是养虎为患,将来必自食其果!
中国还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入侵北京时候的中国
https://www.facebook.com/winghie.lee/videos/1290810634761695
中国还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入侵北京时候的中国,当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为八国联军当向导的,就是北京教会的基督徒,《辛丑条约》的四名翻译人员就是在北京教会里毒害中国人心的西方传教士!
1949年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喊出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却始终保留了以洋为圣的半殖民地思想,无法真正地站立起来!
在经过文化大革反封建的运动,把优秀的中华文化当为封建文化批臭,使中国人民越来越崇洋!
改革开放一来,西方的苍蝇蜂拥而至,西方的传教士影响了一代的中国知识份子,使中国人民越来越崇洋,造就一大批的公知与汉奸卖国贼!
1989年发生在北京的颜色革命最强而有力的支持者,就是后来在香港成立的支联会,其主席司徒华就是香港教师会主席,与律师李柱铭这两名虔诚的基督徒!
后来逃亡到海外的学生领袖,聪明的成为了神棍继续骗中国人,笨蛋的成为虔诚的基督徒继续被骗,同时去骗中国人,都被西方的宗教洗脑了!
2019年在香港的颜色革命的三位领导人不是牧师就是教徒!
而其支持者就是占据香港教育界百分之五十的教会学校、教会与香港的精英社团!
西方灭我之心从来就不死,在所谓的宗教信仰自由的骗局下,在中国宗教局的掩护之下,中西方传教士在中国肆无忌惮地发展迅速,教徒人数急剧上升,为下一次的颜色革命集聚更强大的力量!
美国官员的骚扰只不过是一种外部的掩护,更大的风暴就会发生在中国的内部!
新加坡从来就不是一个中立国
https://www.facebook.com/mingya.lin.9/posts/4978823728871484
新加坡从来就不是一个中立国,一个中立国是不会让美国在新加坡设立海军与空军基地!
大概是在谈论美军要求加强在新加坡加强海军与空军基地的功能,以及如何加强美国新冠疫苗的垄断销售,如采取美国的躺平抗疫政策,让更多人染疫,才会叫李显龙急急忙忙地到美国面授机宜!
看李显龙与拜登是怎么说的!
李显龙指出,“美国与亚细安的关系对美国十分重要,因为这协助美国在亚太地区保持存在,并深化与本区域许多朋友的关系以及战略利益。”新加坡是亚细安国家当中最希望协助美国在亚太地区保持存在的国家!
拜登附和地说:“李总理在新美两国的“关键时刻”到访。他指出,新美两国的战略关系多年来支持了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这个关系的重要性的分量正在加重!”
注意这“关键时刻”,是联合早报加上的括号!
还有什么比军事基地的合作与疫苗的赚钱经济合作来得更为重要?
乱港教会:把“赞美诗”变成“骚乱之歌”
https://www.sohu.com/a/353475626_166723
2019-11-13
10:42
共青团中央
来源:微博@吴知山
他们既然故意不认识神,神就任凭他们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装满了各样不义,邪恶,贪婪,恶毒。满心是嫉妒,凶杀,争竞,诡诈,毒恨。又是谗毁的,背后说人的,怨恨神的,侮慢人的,狂傲的,自夸的,捏造恶事的,违背父母的,无知的,背约的,无亲情的,不怜悯人的。
——新约·罗马书 1:28-31
暴徒就在教堂里“补血”“换装”
“随着周日晚间香港中部地区出现混乱,一些抗议者在当地教堂寻求庇护。”10月6日,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称。
“在湾仔的一个卫理公会教堂,数十名抗议者刚刚从警方的防线前撤退,医务人员正在为这些人提供治疗。一排牧师站在玻璃门前,当示威者离开时,牧师们祝福他们,并提醒大家带上雨伞。”
“在圣母圣衣堂,一百多名身穿黑衣的年轻示威者坐在公共区域的地板上休息。当在隔壁房间举行弥撒时,一些抗议者脱下他们的黑衣和面具,换上便服,然后出了门。”
在这场持续数个月的香港暴乱中,有一个乱港群体因为身份颇具隐蔽性,以至于时常被人们所忽略,但它的危害却一点不小,而且起到了别人起不到的作用。这个群体,就是那些以“上帝仆人”之名、行乱港纵暴之实的宗教机构。
2019年的数据显示,香港基督徒(包括天主教和新教)共有88.9万人,接近香港总人口的11%。基督徒的影响力远超其人口比例,在精英阶层中尤其如此,黎智英、李柱铭、陈方安生等“政治精英”都信奉天主教。
教会学校在香港的数量占比很大,现有285所基督教小学、235所基督教中学,占到香港中小学总数的50%以上。
各种各样的教堂、宗教传单和宗教集会在香港街头随处可见,十字架在这座城市扮演着不容忽视的角色。
传统上,大多数教会倾向于避免介入政治,“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但在这次的风波中,这个传统却被一些人抛到了九霄云外。
“反修例运动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基督徒的显著存在。”香港《南华早报》报道称,“不断的‘哈利路亚’合唱证明了这一点。这是一首无处不在的歌,它意料之外地成为抗争活动的圣歌。”
宗教在暴乱中的角色很特殊。的确有些虔诚的教徒试图缓解紧张的局势、阻止暴徒的打砸,但更多的时候,有的教会组织为暴乱提供了合法性的掩护,因为根据香港《公共秩序条例》,宗教集会不需要公开集会的许可证。一些宗教团体便趁机利用这一特权进行所谓的集会,公然为暴徒作乱开道。
这些教会早已不是不问政治、传播福音、造福社会的宗教团体,其组织的集会也不是单纯的教义表达,而是早已成为庇护暴徒、祸港乱港、借机实施颜色革命的政治组织。
英国广播公司(BBC)的一篇报道就不经意地曝光了这些人的所作所为。BBC发布的一段题为“为上帝工作”的视频显示,数十名教徒在香港“好邻舍北区教会”牧师陈凯兴的带领下,每天上街进行抗议。
虽然名义上是“站在警察和抗议者之间,希望结束暴力”,但这些教徒的所为,实际上却是组成所谓“人链”、妨碍警方执法,甚至试图主动攻击警察!
这些教会组织的乱港行径,至少可以追溯到5年前。在2014年的非法“占中”期间,就有很多基督徒堪称祸首:“占中”搞手戴耀廷是新教徒,朱耀明是个牧师,陈健民宣称自己“虽已离开教会,但仍与神同在”;至于黄之锋,则出身一个基督教家庭,他的名字就来源于《圣经》典故。
香港基督教会如此热衷于参与政治,离不开一个人的“垂范”。他就是教会乱港的真正幕后操手,原天主教香港教区主教陈日君。
主教,你的2600万花哪儿了?
陈日君,香港教区第二位获“枢机主教”荣衔的教士,号称“香港良心”“当代马丁·路德”,香港不少市民则称之为“大炮枢机”“风流教主”。此人几近“逢中必反”,与香港反对派绑在一起,因“反共有功”,2019年1月获颁美国“杜鲁门—里根自由勋章”。
陈日君还有一个绰号:“政治主教”。二十多年来,他从未停止折腾,从居港权事件、反“国民教育”运动、二十三条立法、非法“占中”,直到最近的“修例”风波,与香港街头的骚乱如影随形。
2019年6月10日深夜,已经87岁、老态龙钟的陈日君就撑着一把黄色雨伞亮相,一度还爬到湾仔地铁站的梯子上,并不时地向骚乱的人群喊话、竖起大拇指,企图把自己这身老骨头再卖出一笔价。
早在多年以前,陈日君即被西方反华势力相中,成为祸港乱港的马前卒。据维基解密透露,2006年3月31日美国驻港总领事馆在发回美国国务院的电文中,就开始探讨组建“宗(陈日君)、政(李柱铭)、媒(黎智英)”的“乱港组合”。
这个组合为西方势力的乱港图谋立下了汗马功劳。今年8月中旬香港媒体曝光称,在美国中情局前特工、黎智英的高级助手马克·西蒙的指导下,他们在香港长洲岛某秘密据点设立培训基地,并由中情局人员对“勇武组织”暴徒进行名为“战死沙场”的训练,内容包括“手语联络”“攻击队形”“徒手搏警棍”“美国海军陆战队格斗术”等。
黄之锋等“香港众志”核心成员也曾在此接受训练,并接手成为该据点的实际操盘人。8月30日被拘捕前,黄之锋等人还被发现亲自押送暴乱的装备和物资到据点。据说,这些装备物资从中国台湾地区偷运而来,出资方正是黎智英和陈日君等人。
2011年10月18日外泄的一份文件显示,陈日君在2005年至2010年间收受政治献金高达2000万港币。2014年8月,陈日君又被曝光分别在2012年10月和2013年12月各收受300万港币的“捐款”。
这些捐款都来自“肥佬黎”,他与第二任妻子李韵琴都是天主教徒,且正是由陈日君施洗,介绍人则是李柱铭。而看过之前文章(打开港版“颜色革命”的潘多拉魔盒) 的读者应该都清楚,黎智英一直是西方乱港势力的“政治黑金”中转站。
对于“肥佬黎”的慷慨捐助,连天主教香港教区也不愿意为这名“荣休主教”背黑锅,公开发表声明称历年来,陈日君均没有将黎智英的捐款奉献给教区,亦没有资助教区任何活动。
2600万的巨额“政治献金”究竟花落谁家?是挥霍了,还是干了其他更见不得人的勾当?一时之间,陈日君“收黑金养家室”的传闻在香港漫天飞舞。
在陈日君这等私德败坏、卖港求荣的“教会大佬”操控下,乱港教会层出不穷、丑行毕露,丝毫不足为奇。其中跳得最高、蹦得最欢的,当属“基督教教牧联署筹委会”、“循道卫理联合教会香港堂”和“伞城网上教会”。
假教会,真乱港
为了此次“反修例”暴乱,香港基督教专门成立了一个组织——香港基督教教牧联署筹委会,由签署反《逃犯条例》修订的《香港基督教教牧联署》的独立教牧组成。筹委会活动的策划人包括多个知名基督教教牧,如前香港基督教协进会主席袁天佑,及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院长邢福增。
“耶稣叫这些牧人搞政治吗?明摆着是美国政府在玩政治嘅啦……”看着这群上蹿下跳的教士,香港和内地的网友无不摇头。
这帮“牧人”玩起政治来真是非常积极。最近的10月21日,该筹委会就在添马公园打着宗教旗号搞了一场“守望香港祈祷会”,唱诗、祈祷、祷告,“分三段时间,流水式运作,欢迎自由参与”。活动时长2小时,与6月比可谓退步明显:6月10至12日,筹委会在特区政府总部外发起了72小时马拉松祈祷会,23日起更是一连七日举办“禁食举哀、主治我城”的禁食祷告行动。
筹委会辩解称:“禁食祈祷不是胁迫政府的绝食行动,因为香港政府麻木不仁令市民陷入困境,所以信众会继续举哀,行动目的为祈求上主解救香港,令市民远离不公义的现象”。
这套言辞的立场可谓十分清晰,自动屏蔽了反中乱港分子祸乱香港的种种罪恶行径,毫无缘由地将暴乱的责任强加给特区政府,利用教会名义蛊惑信众和市民反对政府意图不言自明。
相比于筹委会,伞城网上教会的意图更加赤裸裸。这个乱港组织的历史,要追溯到2014年的非法“占中”:曾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神学院的牧师陈龙斌认为传统教会包袱极多、无法在短时间上达成一致,传统教会平台在种种限制下不能为“运动”发挥功效,急需“革命性”补足,故呼吁建立非传统堂会式的“教会”,“伞城网上教会”于是粉墨登场。
这个“脸书教会”的一个基本原则是:“香港有太多的地方教会脱离社会问题,基督徒有责任为人权进行政治宣传”。想要进行政治宣传应该去组党,建个“教会”是什么道理?
从脸书主页可以看到,这个莫名其妙的“教会”打着“尝试建构、反思和实践所谓的遮打(“遮打”一词源自2014年的非法“占中”,“遮”在粤语为雨伞之意,“打”则暗指以打倒香港特首梁振英、并推翻全国人大决定为目标。此后,“遮打”成了香港反对派口中“雨伞革命”的代名词)神学”的幌子,企图将反中乱港分子策划的“雨伞革命”升级为所谓的“价值革命”,更放言要“重建香港的核心价值”。
一个“假教会、真乱港”的非法组织,有什么资格重建香港的核心价值?与其说重建价值,不如说为乱港暴徒建立抗争信条!
本次“反修例”暴乱,伞城网上教会几乎日日发布撑“暴”集会信息、为暴徒鼓与呼,堪称一个十足的“暴乱”文宣阵地。该组织更在线下与循道卫理联合教会等勾连,组织各种撑“暴”示威集会:
9月25日,发布主题为“伪和平”集会信息,称“五年了!还要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吗?”;10月12日,举办《和你fight》音乐剧场;10月19日,组织“‘进化’价值革命音乐会”……
充当暴徒们的“作战基地”
如果说前面两家主要是“动嘴”,那么循道卫理联合教会就是亲自下场“动手”了。这是香港一个大型基督教宗派,1975年由香港循道公会和香港卫理公会联合而成。香港循道公会直属英国巡道海外差会,香港卫理公会则是由美国卫理公会在香港成立的宗派,这个“联合教会”代表谁的立场,可想而知。
循道卫理联合教会下辖有26个礼拜堂,其中位于湾仔轩尼诗道36号的“香港堂”在此次暴乱中尤为活跃,堪称“明星”。这家教会堂所时常处于游行路线上,从2014年的非法“占中”、2016年的旺角暴乱再到本次“反修例”暴乱,联合教会前会长袁天佑曾多次开放堂所大门为示威者提供庇护,并在堂内存储大批“示威物资”。袁天佑的妻子陈锦娟和儿子袁健恩也曾参与游行。
早在2014年的“占中”事件中,循道卫理香港堂就因庇护暴徒和存储示威物资而被称为“占中粮仓”。这次“反修例”,香港堂更是上升为了暴徒圈中人人皆知的“物资集结中心”和“休息站”。
今年6月13日,香港《文汇报》记者发现大批暴徒在结束对立法会的围攻后,麻利地将头盔、雨伞等物资打包,用手推车推走。虽然他们特意七弯八绕、避人眼目,但还是没能逃过法眼:这些人的目的地,正是循道卫理香港堂,以及同区的另一家国际基督教教会“救世军”下属的教育及发展中心,后者更不时有“车出车入”运送物资。
记者在救世军教育及发展中心门外观察,发现不断有私家车出入中心,当中更有人从车内将物资搬往中心内。另一边,不少年轻人(甚至有穿着校服者)推着桶装水等物资源源不断地进入该中心。
记者走进这家“教会”的会堂,发现大堂已变成一个物资站及救护分流站,上方张贴着“休息请到5/F及6/F”的告示,内里摆放大堆暴徒的物资;另有告示列出当时教堂内正举行“守望香港祈祷会”。只见这群暴徒放下物资后就进入电梯,不知是去休息,还是去参与祈祷会。
这帮教士可不安于充当“后勤”角色。10月6日,暴徒在港岛区作乱、遇警方清场时,一窝蜂地朝轩尼诗道窜逃,不出一个街口便到循道卫理联合教会香港堂,门外有挂教会证的人员高呼“快点入来啊!里面有洗手间,有休息室,有急救,有水啊!”
这些黑衣蒙面暴徒迅速涌入,像是回到了“老巢”,教会人员一边带路,一边指引说,“地下层有洗手间,二楼、五楼有休息室,可以入去休息,有水有零食。地下有医疗队,你有需要可以过去。”
老吴很好奇,如果是为维护治安奔波克难的警察、或其他什么事情的普通市民,这帮教士还会不会如此热心?
对波兰用过的招数想在香港重演
宗教一直都是美西方势力制造颜色革命的重要工具。最典型的事例,是上世纪80年代东欧剧变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波兰。
当时波兰民众运动的主导力量是“团结工会”。这个“工人组织”之所以能成为推翻波兰“统一工人党”政权的核心力量,一是因为美国中央情报局为其提供大量支持,二是因为美国政府与当时波兰籍的梵蒂冈教皇达成了携手对抗苏联、赢得冷战胜利的共识,梵蒂冈以及波兰天主教会因此成为“团结工会”的重要后盾。
在波兰得逞后,美西方势力迅速如法炮制,一时之间,打着宗教旗号的颠覆行动在全世界此起彼伏。如今,他们的魔爪又伸向了香港。
有许许多多的人不希望看到这座城市步人后尘、沦为颜色革命的牺牲品,不希望看到暴力让东方之珠蒙尘受损。
10月12日,天主教香港教区宗座署理汤汉枢机就在香港电台节目《香港家书》中直言,“仇恨会蚕食人性辨别是非的能力,使人内心失去美善,衍生暴力;我深信以暴易暴,不能解决眼前的问题,只会招来更大的伤害。”
在最后,老吴希望香港的基督徒们,能够想起下面这段经文:
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不要把圣物给狗,也不要把你们的珍珠丢在猪前,恐怕它践踏了珍珠,转过来咬你们。
——新约·马太福音,7:3-6
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不要把圣物给狗,也不要把你们的珍珠丢在猪前,恐怕它践踏了珍珠,转过来咬你们。
——新约·马太福音,7:3-6
编
辑 | 石 乏
不要把圣物给狗,也不要把珍珠给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