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回主页

Thursday, 11 April 2013

慎终追远在于敬鬼神而远之

此文刊登于2013年4月11日新加坡联合早报言论版,并作了一些修改。


慎终追远在于敬鬼神而远之

拜读章良我先生48日于《联合早报》的《慎终追远是华人传统美德》一文,对章先生相信有“造物主的存在”、有天堂,以及对原罪、人死复活的各种演绎,笔者给以尊重。但是,为了满足章先生的信仰,来对儒家思想及佛教教义的曲解,那是需要给以说明。

章先生引用孔子的“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以及“未知生,焉知死?”,来得到孔子“鼓励人们竭力追寻生时的意义和欢乐,而不要去多考虑身后事”的结论,那是对孔子的话断章取义。

孔子自称“五十知天命”,可见孔子对于鬼神及身后事早已了然于胸。因此,他在回答樊迟问他有关“知”的问题时,孔子说的非常清楚:“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智)矣。”

孔子鼓励后人对祖先所化的鬼神要尊敬地祭拜,他“知天命”,了解地狱与天堂,才能自称已达到“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至高境界,依然要持戒,不逾矩。要远离鬼神所寄宿之地狱与天堂,不要对鬼神有太过地亲近与迷信,不要向外求,就是大智慧矣。

章先生还说:“当佛教在古印度境内传扬时并不讲孝道”,这话更是对佛教教义的曲解。查实佛教有一部《佛说善生经》,是佛弟子们的必修之课,就是佛陀对在家信众所说的一部重要孝经。

该经文说的礼敬上下四维六方,这六方代表了六种伦理关系。包括父母与子女、师徒、夫妻、主仆、亲友、世俗与出家修行者之间的六种关系。可见佛陀在古印度弘扬的孝道伦理,其范围比一般所理解的更广更深。

所谓慎终追远,即是慎终者丧尽其哀,追远者祭尽其敬,这在信有“造物主”的宗教是不存在的。这些宗教只许拜造物主,不许拜其他的神明与偶像,因此与“祭奠祖先”等中国传统习俗产生了抵触。

这种抵触一直到1718世纪发生了“中国礼仪之争”时,达到白热化;当时的教皇克勉十一世(Pope Clement XI)认为中国儒家的祭孔及祖先崇拜违反其教义,禁止中国教徒实行中国礼仪,结果引发清廷强烈地反制,严厉限制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前车之鉴,中国政府不让今天梵蒂冈来主导内地主教的任命,以及对中国教会的指导是明智的。

直到百年後的1939128日,为了继续在中国传教,教宗庇护十二世(Pope Pius XII)才不得不作出让步,颁布“众所皆知”(Plane compertum est)通谕,宣布废除祭祖的禁令。但依然要求信徒遇到“带有迷信色彩的公共仪式时,必须抱持消极的态度”,使慎终者不能丧尽其哀,追远者无法祭尽其敬。从改宗之后的中国人,都把祖先的牌位及神像扫地出门就可见一般,何来慎终追远的美德!

通谕的但书,刻意把中国的神圣礼仪抹上一层迷信色彩,使中国教徒无法达到慎终追远的精神内涵。即孔子所说的,“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祭祀祖先鬼神,就像祖先真的在面前,如果不对祖先祈求与崇拜,犹如没有举行祭祀一样。

关于生死的终极问题,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天何言哉!”天地运行,四时有序,万物自然而生;儒家认为不需要天来作主,说三道四。

佛家相信缘起论(Dependent Origination),认为万物是因缘和合,有如因陀罗网模型之珠般地相即相入(Dependent),缘起缘灭;套用英国物理学家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的原话,那是一个模型相即相入实相论(Model Dependent Realism)的实相,“不需要一个造物主”。

古有明训,儒家立圣人境界,道家立神人境界,佛家立超人无我境界;完成了儒家治生,道家长生,佛家无生的核心思想。因此,在数千年的漫漫修行道路上,儒家顺生死而尽生死,道家转生死而了生死,佛家照见五蕴皆空,明生死而无生死。其可行性,解决了人类生死的终极命题。不求永生,受神来主宰,才是中华文明数千年来最高精神解放的境界。

西方宗教来源于犹太经典,把亚当与夏娃当为人类的祖先;依其教义,亚当夏娃本该是人类需要慎终追远的先祖。夏娃是继亚当之后被创造的人,可她却是对原罪负有责任的人,人类的原罪演绎由此产生。最后,笔者想节录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于2009年在一篇题为《为了平等而失去我的宗教信仰》的一小段精深演绎,与章先生共勉之。

“我是一名一生奉行基督教义的基督教徒,…经过60年后,我决定断绝我与美国南部浸信会的关系,这是一个痛苦和困难,却是不可避免的决定。那是由于‘公约’的领导人,引用一个少数精心挑选的《圣经》经文,并声称,夏娃是继亚当之后被创造的人,她是对原罪负有责任的人,命运注定女性必须是‘屈从’于自己丈夫的人…”[1]